Q345D无缝钢管业应做中国制造业改革的引领者
Q345D无缝钢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保障经济体持续稳定的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回顾中国经济成长的历史,Q345D无缝钢管业的发展与贡献不容小觑。它有效支撑了中国现代工业的发展与进步,更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来国内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基础性物资保障。
当前,面对内外经济形势的深刻变化,尤其是中国经济转入新常态后所产生的新要求,中国钢铁业启动了新一轮的深层次改革。其中,不仅涉及钢铁业的产品多样化、产业调整与升级等传统内容,还包含有Q345D无缝钢管市场调整、功能定位、结构优化、产业融合等新举措。
作为中国制造业的支柱型行业,Q345D无缝钢管业既是引领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中流砥柱,也是中国经济深化改革的风向标。龙川笔者认为,无缝钢管业应做中国制造业改革的引领者。
推进钢铁业结构调整的动因所在
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意味着中国制造业所处的客观环境已发生实质性改变。内部经济发展要求的提升与外部竞争环境的加剧,共同诱发了中国经济的新改革,也为新改革的有序进行提供了许多积极要素。制造业改革符合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经济寻求高质量发展的客观结果。中国制造业的改革将综合引入技术进步的因素,同时更为重视消费需求对制造业提出的新要求,在此基础上,提升制造业的整体科技水平及生产质量。
Q345D无缝钢管业的发展与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之间存在紧密关联。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钢铁业的发展不单纯表现为产量上的简单增长,也反映出相关技术含量的同步增长,并相应带动Q345D无缝钢管产品的多样化、精品化发展。应该说,这是中国钢铁业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中取得的重要成绩之一,同时也为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与质量提升创造了重要的保障条件。
当然,应当直面的问题是,与美国、欧洲国家、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钢铁业的发展水平仍有待提升。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方面。其一,中国钢铁业的部分技术亟须改进或完善,以适应新的经济条件及市场竞争;其二,中国钢铁企业的产业集中度较低,不具备规模效应,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钢铁企业的竞争能力;其三,中国钢铁业的节能环保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鉴于此,有国内学者指出,“评价钢铁产业的利润,应充分考虑产业的社会成本,并进行合理扣除;同时在产业发展战略上,应突出低成本优势的培育,发展绿色钢铁和节约型钢铁,提高进口资源成本控制能力”。当前,中国钢铁业在持续发展与扩张的过程中,已启动了结构转型的重要进程,同时,Q345D无缝钢管业的转型发展也成为中国制造业整体结构转型的引领与代表。
中国钢铁业发展面临新机遇
客观的经济环境仍是影响中国钢铁业改革进程的主要因素之一。面对不断变化的国内、国际市场态势,中国钢铁业在产能、布局、技术等各个领域实现了新突破。
第一,严格控制钢铁产能的增量,提升既有存量的质量与水平。在对钢铁业自身产能实施严格控制的同时,各行业间的协同调整也有效地促进了中国钢铁业的转型升级。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2018年将再压减钢铁产能3000万吨左右,退出煤炭产能1.5亿吨左右,淘汰、关停不达标的30万千瓦以下煤电机组。
第二,重新规划并构建中国钢铁业的合理布局。东西部经济的结构性差异也决定了中国钢铁业东西分布的非均衡格局,随着中国内外部经济条件发生根本性改变,中国钢铁业逐步迎来转型发展的重要契机。就目前而言,我国钢铁业的产能分布呈现出“东强西弱”的显著格局。但凭借“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发展契机,中国将“扎实推进全面建设六大经济合作走廊和若干海上重要战略节点”。鉴于此,未来中国钢铁业的产能布局应更为偏重“一带一路”所涉及的主要地区及交通沿线,同时结合考虑铁矿石、煤炭等与钢铁生产直接关联的资源分布等因素,借助特有的地理优势和便利的运输条件,为我国西部地区的Q345D无缝钢管业发展创造一定的新竞争优势。此外,产能重新布局并不意味着单纯地淘汰落后产能,更不能阻碍钢铁业的正常发展,而需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做好钢铁产能在地理空间上的重新布局,实现产能与技术、市场等要素的最优组合。
第三,加强内外统筹,推进国际合作,为钢铁业发展注入正能量。就目前而言,“一带一路”倡议、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三大构思搭建了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基本框架,也从内外两个不同角度为中国经济的转型发展与中国钢铁业的改革前行提供了重要的动力保证。值得关注的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我国将加强与沿线国家及地区在交通基础设施、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的合作,并共同推进跨境光缆等通信干线网络建设。有鉴于此,中国钢铁业将全程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及互联互通相关工程的建设,在发展的过程中寻求新的市场机遇与功能定位。除“一带一路”倡议之外,国际产能合作的发展规划将为中国钢铁业的转型发展带来新的外部机遇。实际上,国际产能合作业已与包括钢铁业在内的国内制造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同时,也为中国制造业整体“走出去”塑造了一个全新的理念与积极的形象。2015年5月1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立足国内优势,推动钢铁、有色金属行业对外产能合作”。这样一来,中国钢铁业的对外合作再度被拔高至国家的战略规划层面,并成为引领中国对外产能合作的标杆性行业。
第四,积极导入新技术理念,有效整合钢铁业的软硬性资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钢铁业在硬件设施上不断努力、砥砺前行,逐步缩小了与西方发达钢铁制造业之间的巨大差距,个别领域甚至已经超越了西方发达钢铁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取得了引人瞩目的优异成绩。但与硬件设施的长足进步相比,中国钢铁业软性条件的改善并没有取得较为理想的成绩,部分落后的发展理念与竞争条件甚至严重阻碍了中国钢铁业的整体性改革。为此,国务院提出了“互联网+”的新概念,并鼓励钢铁等行业企业,大力组建并发展行业电子商务平台,以优化采购、分销体系,提升企业经营效率。而对中国钢铁业而言,“互联网+”概念的普及推广,加剧了国内钢铁市场竞争环境的演变,更颠覆了“供方主动、求方被动”的传统市场格局,并促使其转变为“求方主动、供方被动”的新市场态势。当然,这一变局的发生有利于中国钢铁业更为紧密地衔接供方与求方之间的联系,缩短供求之间的实际距离,同时促使更多的Q345D无缝钢管生产从“由供定求”转变为“以求定供”的新模式。
新常态下钢铁业改革新特点
通过分析钢铁业的发展现状及改革前景,我们可以更为直观、更为具体地把握新常态背景下制造业改革的鲜明特点。
第一,特殊的时代背景。不同于过去改革发生的时代,制造业的此轮改革是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条件下的积极作为。新常态对中国经济的结构转型及发展质量等均提出更高要求,并为中国经济的中长期发展积累正能量。因此,中国制造业亟须稳步推进结构性改革,以适应经济新常态所提出的高标准要求,与此同时,更要从经济新常态所带来的竞争环境中汲取养分,为自身的改革释放动能。
第二,明确的战略路径。毋庸置疑,“稳存量、促增量”是此轮改革实施的基本路径。其中,“稳存量”主要强调的是保持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的基本产能,在此前提下,对过剩产能进行适度削减与调整以保证国内产能的合理发展。另一方面,“促增量”强调对新兴产能的开发及利用。尤为重要的是,新产能的发展必须符合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更要积极导入并反映科技进步的具体成果,确保新兴产能可以有效提升制造业整体的发展水平,为建设“世界制造业强国”打下扎实基础。
第三,领先的技术要求。中国制造业的此轮改革会更多地引入高技术标准,尤其注重节能环保标准的制定与实施。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发展特征之一是逐步转向低碳经济。由此,为了更好适应低碳经济的低耗能、低污染、低排放等“三低”要求,中国制造业必须逐步摆脱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粗放型生产模式,同时不断强化在技术研发与工艺改良等不同生产环节上的努力,提升科学技术在工业制成品中所占的比重。
基于对中国制造业改革的总体认识,我们不难发现,中国钢铁业的改革路径和方式符合制造业整体改革的要求,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特有的个性特征。
其一,有效削减过剩钢铁产能,推动转型发展。鉴于国际无缝钢管需求量的减少和国内钢铁产能的严重过剩,削减业内的落后产能就成为极为迫切的任务之一。国内钢铁产能至少在中短期内将从历史峰值上逐步下跌,并最终停留在与内外经济需求总量相适应的产能水平上。与此同时,国家的政策导向和节约下来的闲余资金等,会更多偏向于西部及“一带一路”沿线,以促进相关地区的钢铁业发展,并带动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
其二,“以需定供”的特征愈发显著。由于无缝钢管市场竞争条件的改变,以及互联网、大数据等新科技因素的涌入,中国钢铁业的发展变得更为合理、高效。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因素的导入促使中国钢铁业的竞争模式发生根本性变化,即逐步摒弃以压低生产价格来创造竞争优势的传统模式,转向以积极满足市场需求为主要导向的新兴竞争模式。同时,成本因素的重要性亦将同步减弱。在此背景下,个性化的钢铁生产,即“以需定供”的Q345D无缝钢管生产将成为市场主流。
全国主要市场一周Q345D无缝钢管价格变动
城市 9月15日 9月21日 涨跌
北京 5260 5190 70
杭州 5440 5330 110
南京 5420 5310 110
合肥 5450 5330 120
济南 5340 5230 110
广州 5660 5560 100
武汉 5450 5320 130
成都 5520 5460 60
西安 5550 4500 120
沈阳 5250 5180 70
文章来源:http://www.10crmo910hjg.com